理论研究

  • 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动力学特性分析

    梁栋;吴育康;胡汉宝;徐向阳;华成丽;何泽银;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的传动性能,有必要分析其动态特性,以期为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的设计和试验分析提供依据。以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其动力学特性及啮合规律。【方法】首先,根据给定齿廓参数与基本齿廓形式,基于螺旋运动法推导了该新型齿轮副的齿面方程,构建了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三维模型;其次,结合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的虚拟样机模型,分析了相同参数工况下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内啮合齿轮的法向接触力、径向力、轴向力和周向力,综合对比了两种齿轮的啮合性能及其变化规律;最后,探究了摩擦因数和转速对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法向接触力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除了径向力的波动性,双点接触内啮合曲线构型齿轮的动态性能优于同参数工况下的普通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此外,摩擦因数与法向接触力的大小成正相关,与波动性成负相关;转速与法向接触力和轮齿间的波动性均成正相关。

    2025年10期 v.49;No.346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考虑齿面微观形貌和热变形的齿轮动态传动误差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有成;刘检华;巩浩;王骁;

    【目的】在高速重载工况下,齿轮微观接触变形对装配误差和齿轮传动误差(Transmission Error, TE)的影响显著,而且齿面摩擦生热和介质对流换热产生的结构热变形也显著影响着传动误差,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传统齿轮动态传动误差预测方法所得的结果不准确。【方法】首先,采用共轭梯度法生成齿面微观形貌,建立了考虑粗糙齿面的精确有限元模型,利用瞬态动力学对齿轮的动态接触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了齿面接触压力分布;其次,利用齿面接触区域离散化的思想,计算了离散子区域的摩擦热流量和不同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实现了齿轮啮合过程中稳态温度场的精确模拟;再次,对齿轮的啮合过程进行热力耦合仿真,对比了光滑和粗糙齿面齿轮在节点啮合位置的接触压力分布,计算了考虑齿面微观接触变形和齿轮热变形的动态传动误差;最后,系统研究了不同粗糙度、材料弹性模量、转速、负载、润滑油温度对齿轮动态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研究表明,齿面粗糙度从0变化到3.2μm引起的动态传动误差峰值波动为0.013°,润滑油温度从50℃变化到110℃导致的动态传动误差峰值波动为-0.011 9°,齿面微观接触变形和热变形显著影响了齿轮动态传动误差的预测结果。在特定工况下,齿面粗糙度、负载的增大会使动态传动误差曲线整体上移;润滑油温度、材料弹性模量、转速的增大会使动态传动误差整体下移。

    2025年10期 v.49;No.346 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无耦合二维移动一维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研究

    李耀光;张彦斌;庞乾辰;赵俊超;宋黎明;张双;

    【目的】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是机构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运动学解耦性使得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较为简单,控制设计也较为容易。提出一种二维移动一维转动(2T1R型)无耦合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型综合方法。【方法】首先,利用驱动力螺旋理论建立了2T1R型并联机构主动副输入运动空间与动平台输出操作空间的运动学映射模型;其次,根据无耦合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正、逆运动雅可比矩阵均为对角阵的特性,确定出所有的驱动力螺旋及支链的主动螺旋和被动运动螺旋的类型,并按照支链自由度的不同,完成各支链的结构综合;最后,根据各支链的装配条件,选取所综合出的3条支链分别与动平台和定平台连接,即可得到具有预期运动特性的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果】新型PPR-RRRRRR-PRRPR机构的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为3自由度2T1R型无耦合并联机器人机构,验证了所提型综合方法的可行性。

    2025年10期 v.49;No.346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相贯线焊缝的机器人焊接轨迹优化

    范晨晖;刘欢;刘玄;唐湘;

    【目的】在焊接和喷涂等非接触加工中,运行效率、平稳性和能耗一直是工业机器人轨迹优化的瓶颈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轨迹规划方法。【方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平滑路径的加速度连续性约束方法,使机器人各关节的速度、加速度和急动度是有界且连续的;其次,提出一种可变角插值法来选择最优焊枪末端轨迹离散点;最后,采用精英突变策略的粒子群求解最优能耗对应的时间序列,提出一种应用平均模糊隶属度函数筛选出帕累托前沿最佳解的方法,进而规划出能耗的最优连续运动轨迹。【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从最佳时间、冲击的平衡以及加速度的连续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提升;对比标准粒子群和遗传算法,寻优能力分别提升22.83%和25.63%。Adams软件动力学仿真和实际焊接试验结果显示,规划轨迹满足工业焊接需求。

    2025年10期 v.49;No.346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约束法线的平面机构死点位置的研究

    牛健;王友利;王晓慧;江连运;

    【目的】针对复杂平面机构死点判定效率低、操作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约束法线的平面机构死点位置判定方法。【方法】首先,提出平面机构目标构件的约束法线定义及表示方法;其次,提出死点判定法则,并给出证明;再次,以Stephenson-Ⅲ型六杆机构为例,与相关文献中同类型机构分析对比,得出差异性结果;最后,对差异性结果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该实例验证说明,新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2025年10期 v.49;No.346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设计计算

  • 一种具有缓冲装置的跳跃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

    王建;许成龙;张文祥;王晨杰;

    【目的】为解决现有跳跃机器人落地冲击力大、不稳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缓冲装置的跳跃机器人。【方法】首先,利用缓冲装置中的止转机构减少落地冲击,并采用单向轴承与阻尼环的配合,避免缓冲装置因吸收地面冲击力而造成的机体回弹;其次,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形式和跳跃运动原理,建立跳跃机器人的主体结构,分析了其缓冲机制,基于SolidWorks平台建立了跳跃机器人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基于Adams平台,对跳跃机器人的弹跳过程开展运动仿真,针对缓冲装置中有无止转机构、有无变阻尼缓冲机构等状态下的机器人落地稳定性和冲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稳定跳跃与落地缓冲能力,可以降低因弹性势能的瞬间释放而导致机体回弹倾覆、进而使零部件损坏的风险。

    2025年10期 v.49;No.346 46-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考虑可靠性的电驱动桥桥壳轻量化设计

    李冬琦;高志彬;

    【目的】为解决电驱动桥桥壳的轻量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近似模型和组合优化算法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并引入6σ可靠性优化理论,以提升桥壳的稳定性。【方法】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对桥壳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其次,根据试验设计数据构建了桥壳的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运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 NSGA-Ⅱ)和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 by Quadratic Lagrangian, NLPQL)算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进行了确定性多目标优化;最后,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桥壳性能的影响,引入6σ可靠性分析理论,基于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进行了桥壳的可靠性优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在桥壳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质量减轻6.9%;同时,桥壳各性能的可靠性提高,各参数均达到6σ水平。

    2025年10期 v.49;No.346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水下纯水液压机械手连杆驱动机构优化研究

    许锋炜;张浩;向杨君;张铮铮;吴世海;宫鹏;

    【目的】针对水下纯水液压机械手技术成熟度不高及作业范围受限的现状,结合并考虑到其工作环境中狭小空间布置存放及大范围作业等要求,提出一种水下纯水液压机械手连杆驱动机构。【方法】所提机构采用水液压直线缸驱动六连杆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及力学分析;以水液压缸的输出载荷、速度波动以及行程为目标函数,建立了连杆机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对连杆机构尺寸、布置位置等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完成了驱动机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有效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2025年10期 v.49;No.346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王新;高巾膨;贾承富;

    【目的】针对现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移动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款便携的穿戴式上肢康复机器人。【方法】采用一种新型内外旋结构,降低了所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基于对上肢解剖结构和运动机制的分析,应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穿戴式康复机器人的三维结构模型,并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康复机器人进行了静力学分析;采用改进D-H法,建立了康复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分析;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正逆运动学及机器人可达空间进行仿真,并应用Adams软件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结果】结果显示,康复机器人运动时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各关节运动过程中角度及角速度变化曲线连续且平滑,验证了康复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025年10期 v.49;No.346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缆索输送机导轮运行阻力及能耗优化方法研究

    刘之源;姚艳萍;韩刚;

    【目的】为设计缆索带式输送机最优参数,减小运行阻力,提出一种新型导轮在索滚动阻力解析模型。【方法】首先,分析滚动阻力产生的机制,考虑聚合材料的弹性滞后特点,定义非线性弹性力和悬链线型影响因子,构建了导轮法向复合回复力计算式;其次,根据黏弹性滚动模型,将导轮与索道接触部分化简为两部分,即接触中心到开始接触点的加载区域和接触中心到接触分离点的卸载区域;最后,分别对加载和卸载区域内的分布压力积分并求和,获得导轮在索滚动阻力矩解析模型。【结果】通过实际项目检验得到,理论计算功率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4.14%;滚动阻力变化趋势符合斜面法聚合物滚动摩擦试验,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将元启发式算法与回归分析结合,提供了一种可以全局考虑多设计变量影响的方法,有助于缆索带式输送机的最优设计。

    2025年10期 v.49;No.346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试验分析

  • 用于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的大型液驱并联机器人结构设计与分析

    王化北;徐莉萍;周小磊;郭冰菁;蔡留金;李健;

    【目的】针对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s, TBMs)在复杂工况下灵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其大型液驱并联机器人的结构与性能,旨在验证并联机器人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适用性,并为提升TBM的小转弯半径掘进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了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其次,根据液驱并联机器人的构型参数,对其进行三维模型搭建;在此基础上,结合并联机构逆向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并联机构的冗余驱动内力分配方法进行研究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以验证其运动特性;再次,对大型并联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该机构的强度与刚度,并分析了其结构可行性;最后,对其在掘进机推进系统上的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结果表明,大型液驱并联机器人在重型装备中进行力控制和姿态控制时,均体现出良好的运动特性及足够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满足机构性能指标要求;同时,大型液驱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增强了TBM应对小转弯半径等复杂工况的能力。

    2025年10期 v.49;No.346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计及轴颈倾斜的重载分片滑动轴承磨损特性分析

    罗宏志;周建星;崔权维;姜宏;房忠;

    【目的】针对低速重载滑动轴承因长期工作易出现磨损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多因素的滑动轴承磨损预测算法。【方法】基于接触理论计算轴承接触力分布,综合考虑轴瓦变形、轴颈倾斜及粗糙度等因素对表面流动的影响,应用Archard磨损模型分析了不同周期下的磨损特性及磨损累积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轴颈倾斜使轴承膜厚及压力沿轴向不再均匀分布,显著影响滑动轴承润滑特性。随着磨损的发生,最大固体接触压力从500 MPa减小到30 MPa;同时,最大油膜压力有所下降,但油膜承载力提升了50%,承载能力得到增强,但偏心率升高到了0.997。实际工作中,可能恶化轴承润滑状态、加速轴承失效。该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周期下的磨损特性,为评估轴承运行状态及磨损失效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2025年10期 v.49;No.346 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驱动桥齿轮微观修形及减振降噪研究

    黄俊明;张硕;兰常艳;徐敏敏;覃频频;

    【目的】针对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桥振动噪声的抑制问题以及基于工程经验进行齿轮修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电驱动桥振动响应预测方法。【方法】首先,搭建电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模型,通过齿轮接触斑点仿真与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基于SVR建立了齿轮微观修形参数-振动响应预测模型,将电驱动桥齿轮传递误差、最大接触应力和螺旋线载荷分布系数作为优化目标;最后,引入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对齿轮的微观修形参数进行寻优。【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修形优化,传递误差降低了49%,最大接触应力降低了4%,载荷分布均匀,振动加速度峰值降低了93%。试验验证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电驱动桥噪声均有所降低,降幅最大约4 dB(A)。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桥齿轮传动系统的减振降噪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2025年10期 v.49;No.346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空化效应对离合器摩擦副间油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文世聪;孙俊雨;石复习;

    【目的】针对旋转摩擦副在高转速下的油膜空化问题,研究了半球表面织构对空化现象的影响,分析织构边界流场压力与油膜稳定性的关系,以优化润滑性能并减少空化。【方法】结合仿真与试验,分析了表面织构对摩擦润滑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和空化模型;其次,使用有限元法研究了不同织构率下的空化表现,并进行了空化速度场分析、空化压力场分析和空化质量传递速率分析;最后,搭建了可视化试验平台,使用高速摄像机观察不同转速下有、无织构的对偶片上空化泡发展情况。【结果】仿真和试验结果发现,空化体积分数和织构率并非正相关;空化的发生和溃灭过程极短暂,一旦满足空化条件,在0.015 s内就可产生饱满的空泡;空化区域内气液两相的速度始终保持一致,发现空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气液两相质量传递;验证了空化气体源自于油液的相变,流场中的不平整表面是空化发生的重点诱因;光滑表面不会产生空化,而织构后的摩擦副表面易产生剧烈的空化现象。因此,加工微织构时应优先考虑表面粗糙度及织构分布的位置。

    2025年10期 v.49;No.346 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齿轮失效分析

    李衍标;谷树超;段鹏;唐彬;

    【目的】齿轮箱在风电机组故障中占比最高,导致风力发电机的停机时间也最长,严重制约着风力发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有效应对该问题,针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18CrNiMo7-6平行中间级断裂齿轮的失效问题展开了分析。【方法】首先,使用金属元素分析仪、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断口化学成分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其次,利用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最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其设计及运行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机械强度、塑性及冲击韧性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轮齿失效机制为起源于次表层渗碳层底部的疲劳开裂,疲劳的诱发产生与原材料非金属夹杂偏聚(氧化铝类)有关,非金属夹杂的存在造成轮齿局部微观结构不连续,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和疲劳源的产生。

    2025年10期 v.49;No.346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开发应用

  • 特性参数连续可变HMCVT换段品质影响分析

    杨兆虎;杜有洪;谭芸颖;李青涛;陈兴海;

    【目的】为分析配备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ydro-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MCVT)的中小型拖拉机在动力换段过程中的换段品质,在一种特性参数连续可变的HMCVT的基础上,将传统齿轮行星排传动结构变为牵引式行星排传动结构,提出一种多段式HMCVT系统。【方法】考虑换段时间、液压系统排量比对换段品质的影响,加入牵引式行星排特性参数连续可变的这一变量,对多段式HMCVT系统进行AMESim建模仿真分析;在仿真中设定换段时间t_0=0.8 s时,对换段品质中的速度降、冲击度、滑摩功3个评价指标在特性参数k在1.5~2内进行多参数调节分析。【结果】在所设计的三段式HMCVT系统L、H换段中,改变特性参数k的取值,可使滑摩功最大降低25.6%或冲击度最大降低20.84%;S、L换段中,改变特性参数k的取值,可使滑摩功最大降低6.68%,但改变特性参数k对冲击度的影响在1%以内变化;总体速度降会随着特性参数k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改善换段品质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9;No.346 13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数字孪生驱动的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状态监测方法

    唐贤炬;胡志安;佘亦曦;韩冰;史桢甫;

    【目的】振动分析是一种有效且广泛应用于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的技术。为了更好地管理齿轮传动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健康状况,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齿轮传动系统振动状态监测框架。【方法】首先,分别介绍了该技术框架中物理层、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各个模块的功能和逻辑关系;其次,详细阐述了齿轮传动系统的性能模型及行为模型的构建,性能模型用于模拟振动信号,行为模型用于更新数字孪生模型;最后,以一个两级定轴齿轮传动系统为例,建立了其数字孪生系统,对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验证。【结果】该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在线振动监测;数字孪生模型的仿真响应与实测振动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性能模型和行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为齿轮箱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在旋转机械监测中的应用。

    2025年10期 v.49;No.346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自适应市政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力学分析

    马龙;胡勇;肖栋梁;许松;

    【目的】针对城市地下管道年久失修急需移动机器人进行检测和勘探管内情况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400~800 mm管径的自适应三履带式市政管道机器人。【方法】首先,采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机器人模型,并介绍了结构设计方案;其次,针对弯管提出初始差速调节方法,对不规则管道进行力学分析,对管道机器人横滚角的变化原因提出两点假设并进行分析;最后,通过Adams软件平台进行仿真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管道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转弯能力和越障能力,同时验证了重心偏移导致横滚的假设。

    2025年10期 v.49;No.346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孪生驱动的风机轴承温度动态监测

    许文强;周建星;崔权维;张博文;周亚东;

    【目的】针对风电机组轴承温度仿真模型在发热端和传热端建模的简化难以建立可靠的温度监测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轴承健康监测方法。【方法】首先,将利用数据采集获得的轴承温度和振动加速度作为目标变量,以传统经验公式得到的热对流系数和轴承发热为初始条件,对轴承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修正模型,对热边界进行修正和映射,建立了不同转速下轴承的温度场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孪生监测方法能够成功地监测轴承的热特性和健康状态。

    2025年10期 v.49;No.346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爬壁机器人不同壁面环境越障技术综述

    张明路;王子涵;高春艳;李满宏;

    【意义】爬壁机器人可在陡峭壁面上执行高强度、高危险性的任务,提高作业效率并确保安全,但其立面越障十分困难,越障技术的提升尤为重要。【分析】对比了国内外针对机器人在不同壁面环境中处理越障问题的方法,总结出当前适用于各类工程环境的结构及方法,分析了在吸附力稳定性和越障能力方面的性能。越障结构设计的创新、多模态控制和智能感知技术的融合将能实现高效、稳定的壁面作业。

    2025年10期 v.49;No.346 168-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